刚刚过去的牛年春节,中国迎来了一轮异常火爆的消费热潮。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而随着餐饮行业的再度爆发,在2020年底,中国送餐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经到达11.6亿。
受疫情影响,送餐机器人无疑迎来一个爆发的小高潮。据餐饮大数据研究服务机构NCBD 2020年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只有0.2亿元,2019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到达2.2亿元,在2020年更是迎来高速增长,预计在2025年接近150亿元,送餐机器人在整体服务机器人市场中的占比,将从2019年的1%左右上升至10%左右。
而说到机器人与餐饮业的发展联系,不得不说到疫情。可以说,因为疫情爆发,送餐机器人才在2020年得到兴盛。
▍后疫情时代的新机遇
据***统计局数据,仅2020年12月,我国餐饮收入就达到4950亿元,增长0.4%。而全年餐饮收入达到了39527亿元,在门店数目上,33%的企业门店与去年持平;30%的企业门店同比减少10%-50%,与此相对的应的是63%的企业员工人数同比有所减少,这些数据表明,在疫情下,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餐厅开始使用机器人进行基础的送餐工作。
事实也是如此,送餐机器人在疫情下凭借无接触配送的优势,在隔离酒店、医院等场所大显身手,频频登上热搜。据了解,擎朗智能在全国布局的送餐机器人已超过1万台,其中大部分产品的布局落地都是在2020年完成。作为疫情防控期间***个投入智能抗疫的机器人,擎朗去年累计完成了包括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楚天医院等200家医院、隔离点的机器人部署。送餐机器人为医护人员减轻工作负担,而在疫情恢复后,这些送餐机器人又回归了本职工作,成为了许多餐厅里的小明星,吸引了不少食客的目光。据餐饮企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机器人除了工具属性外,还具备招徕顾客和表演宣传的传播属性,再加上疫情后餐厅老板的决策周期也相对较短,市场得以快速增长。
员工流动性较高是疫情后很多餐厅开始机器换人的主要原因。网络公开数据显示,仅过年七天,全国500个城市内上万台机器人工作量近百万次,大量滞留南方的“北方人”只好去家附近餐厅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但由于大量的服务人员回家过年,餐饮酒店的用工需求也因此放大,人手短缺的问题让不少商家愁容满面,这也是餐饮企业开始逐步采用机器人原因的缩影。
据餐饮行业相关市场报告显示,目前火锅等餐饮行业企业在2020年面临着的经营痛点上,其中一点就是人员成本太高,同时稳定性较差,很多企业考虑,如果雇佣一个不用过年回家的机器人服务员,问题能否就迎刃而解,同时如果机器人的工作时间足够长,还能代替人为所操作的事,那么周期成本将远远降低。
按照市场价格,一般购买一台送餐机器人的价格从1万多到3万元不等,餐饮行业送餐传菜大多是计件工资,若以每盘菜0.5元计算,一天100盘菜,一年的费用1.5万到1.6万元,如果使用传菜机器人,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据悉,一台擎朗送餐机器人一天可以工作约10小时,大概能跑一两百趟,其配送效率完全超过了一个服务员的传菜效率。
▍餐饮头部化带来新改变
除此之外,随着抖音等各大互联网平台网红和明星经济的拉动,送餐机器人市场也得以快速扩张,餐饮业头部化的趋势加剧,餐饮机器人的大量发展,背后本质上都有头部餐饮商家的推动,也有机器人技术提升和***期缩短的原因。
例如在疫情中表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的海底捞、星巴克、麦当劳等头部餐饮品牌、区域强势品牌在疫情后迎来了新的扩张,疫情的影响之下,外卖、线上平台、无接触、餐饮服务机器人逐渐成了头部餐饮企业在2020年的发展“标配”,疫情后,这些头部企业更是通过社区团购+集中配送、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智能餐厅、无接触服务,大幅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借此吸引客流扩大经营优势,在海底捞的营销中,机器人就多次成为其核心卖点。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后,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很多餐饮企业也都争先加快调整,推出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回收、机器人消毒等各种创新举措,护航复工复产,迎接春节旺季回补性消费。在众多宣传手段的带动下,引进送餐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餐厅、让餐饮充满科技感成为品牌餐厅公认的加分项。送餐机器人的使用在过年期间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餐饮企业因大量员工回家过年导致的人手缺口。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目前的送餐机器人不仅可以为跑腿传菜、运送酒水,还能在等位区智能推荐、为等位顾客巡航配送小吃,此外还可往往可以在服务员繁忙的时段帮助回收餐具、加入交互功能的机器人还能协助迎宾,为餐厅节约人力,也为顾客提供新鲜体验。这种增加附加值的行为已经从头部企业开始蔓延到更多餐饮企业,并逐步***行业潮流。
擎朗机器人在一篇公开文章中提到,以海底捞火锅为例,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捞共在3家门店安装了智慧机械臂,23家店采用了智能配锅机,并在全球餐厅中使用了958台传菜机器人,此举既希望通过智能化一方面确保后厨的食品安全,提高餐厅的运营效率,也能借由机器人餐厅打造高科技企业形象。
▍技术带来的新变革
从技术上来看,目前送餐机器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底层的是机器人底盘,再往上是业务系统和云平台。其中底盘中又包含了移动特性和定位导航算法,定位导航算法又大致包括五部分:餐厅建图、机器人定位、路径规划和导航、运动控制、环境感知。
早在四五年前,国内送餐机器人初步进入大众视线,那时的送餐机器人多以“人形”为主,技术上还需要将磁条导轨贴在天花板上,引导机器人在预设地图上进行送餐。近年来,送餐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中游产业链技术模块和本体制造技术都在提升,机器人不仅在外观设计还是运动性能上都更具实用性。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送餐机器人外形类似餐车,削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