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要若干年后,才能摸清一个行业发展的正确轨迹。
但这一进程正在加速。
通讯工具历经数代演变,由早年飞鸽、书信演变为无线电时代的电报、固话、BB机,再到2007年苹果公司用一款大屏手机宣布创造全新时代。
手机行业从诺基亚的通信时代到史蒂夫·乔布斯***的硅谷风格,这中间只用了5年。
人们逐渐洞悉了行业演变的规律:技术路线的颠覆式创新。
这一规律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验证,马斯克的新能源汽车,甚至机器人。
而在机器人行业,目前能见到的颠覆者,是珞石机器人的xMate。
珞石机器人将xMate定义为新一代的柔性协作机器人,它是颠覆诺基亚的iPhone,是超越燃油车的特斯拉。
作为一个仿人手臂,xMate将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创造真正智能机器人的未来。
(珞石机器人拖动示教写毛笔字)
(珞石机器人做B超)
需求下的柔性协作起源
只有手臂才能完成更多事情,这个趋势在越来越多地方得到体现。
一组机器人市场数据***先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中国制造业工人数量是1亿人左右,按照存量市场统计机器人市场存量应该在100W-200W台,但目前中国机器人企业每年却只能卖出15万机器人,粗略计算每年机器人的替代率不到1%,渗透率极低。
原因则在于应用领域的局限,目前只有汽车和3C这小部分市场有大量机器人工作,国产机器人的进口替代也因而只能去抢夺这1%部分的存量市场。
一个行业产品需要整体上量,则必然需要开拓增量市场。
可以说,xMate就是为这部分增量市场而生。
之所以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企业无法探索这部分市场,不能做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缺乏柔性。
柔性往往指的是在跟环境有接触的时候,一种关于力的交互。人类因为本身的具备视觉、力觉和触觉,就能够很好实现柔性交互,例如能感知环境后快速调整,这使得很多工业场景下,人类的工作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替代。
(具备刚度和柔性)
在很多场景下,因为人的手臂具有这种柔性,导致可以完成更多样的工作。仿人手臂的xMate也同样具备了这种柔性。
(xMate机器人电缆接口插拔)
灵敏,智能,珞石希望xMate在未来能够去解锁人类劳动更多的应用场景,可以说,xMate寄托了珞石对于未来的期待。
(高自由度的xMate机器人)
软硬件共同开启新时代
一个行业就是不能用机器人,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能用,实现流程的机器人化,这是珞石的创始人之一韩峰涛曾在知乎上所界定的工业机器人0-1。
作为珞石机器人创始人的韩峰涛会对xMate进行很多形象的比喻。其中他尤其喜欢将传统工业机器人比作是诺基亚,而xMate则是那个颠覆了通信行业的iPhone。
原因则是xMate硬件和技术路线的颠覆式创新。
手机行业的发展证明了,硬件决定了性能边界,软件发挥硬件性能并定义产品行为,技术是发展的根本。
如今机器人行业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工业机器人这个诺基亚的基础上,行业开拓只能解决1%的问题,***多只能通过不断行业工艺包的开拓做到1-2,刷抖音、聊微信,诺基亚有很多事也都干不了,这是硬件的必然。
而如何让这个市场能从2%变到20%,就需要做更好的手机,只有强大的硬件才能做更多的软件,让这个手机能干更多的事情。
淘汰掉诺基亚,这是xMate这个iPhone正在做的事。韩峰涛认为,珞石机器人抓到了这个核心点。
xMate因此更像人的手臂,在这个iPhone上,不仅可以实现原先诺基亚打电话发短信看图片的事情,还能做得更好,xMate能完成在工业机器人能做到的点对点位置移动工作,例如搬运、上下料,同时还能具备控制速度能力,实现例如打磨、拧瓶盖、匀速倾倒水、烘焙、拉花等工作,在此基础上,xMate机器人更进一步,更能完成进行例如组装、装配和测试的工作。
因为工业机器人能做的事情本质上是人手臂的子集,而xMate作为一个更加强大的仿人手臂机器人,能在这个子集上做的更好。
但超越工业机器人能做的事,也是xMate发展的一种必然。而目前只有人能够做的事情,大多场景还是在于力控。工厂所有的组装都是对于力觉的组装。
虽然人手精度很差,却在生产中通过手的接触,可以靠力的反馈达到工作目的,例如靠力来进行误差补偿,因为对力的***控,人手也可调软硬,例如能在工作的时候速度很快,服务按摩的时候很软。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让机械臂更具未来感以及更加符合未来工作的场景,xMate通过加入传感器实现了柔性的效果,同时用更多的算法进行软硬度的调整,并加入力觉、触觉、视觉,加上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能力,变柔性控制能力,使得xMate像人手方向进行更多的延伸,来让机器人能干更复杂的工作,***终xMate能够完成手臂的所有功能。
错误的路线?
这个技术并不是珞石机器人首创,但珞石机器人却走到了正确的方向上。
***早提出智能柔性协作机器人概念的是欧洲SME计划,该计划描绘过人机共存的场景,更像人手臂的机器人能够在更复杂环境完成更多的工作。
但这个当时世界上***前沿的预研技术在商业化路径中被阉割,也因此才有了目前协作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在这个技术路线下商业化探索***成功的当属UR协作机器人,通过主打安全、易编程,UR成功将协作概念应用在产业化路径中并逐渐越走越远。
中国在缺乏这种使能技术的前提下,模仿着蹒跚学步,开启了对于协作机器人的产业化路径探索。
珞石机器人是当时在风口上少数不认可传统协作机器人趋势的企业。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在持续增长的协作市场里,UR稳居市场龙头,后来者如何占领市场,技术路线如何进行选择,如何定义产品,成为摆在珞石机器人面前的问题,在经过很多对于产品的调研和了解后,珞石受到了国产手机小米面对iPhone时突破的启发。
作为国产品牌,在iPhone占领的市场下,小米也一度面临两个选择,***个是跟着苹果继续做模仿,或者实现颠覆创新,小米选择了从产品研发上做创新,以一个创新者后来者,慢慢抢夺市场,小米的MIX全面屏手机由此诞生,带领了全面屏的新潮流。
通过调研了很多方案,珞石机器人团队认为,仿人手臂一定会是未来。
本文摘自:网络 日期:2020-11-12
详情点击:ABB机器人代理商